纪梦诗

知是前身与后身,诸天变现起微尘。
人间无此丹青本,幻出崟崎历落人。
梦中因果画中身,弹指心惊隔两尘。
天上碧桃花再放,下方还是未归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境世界,核心主题是探讨现实与虚幻、因果轮回的关系。

前两句"知是前身与后身,诸天变现起微尘"说的是:我们分不清这是前世还是今生,就像宇宙中的微尘变幻莫测。这里用微尘比喻人生的渺小与无常。

"人间无此丹青本,幻出崟崎历落人"意为:人间找不到这样的画作模板,却能在梦中幻化出一个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这里用绘画比喻梦境的创造力。

"梦中因果画中身,弹指心惊隔两尘"讲的是:梦里的因果报应就像画中的人物,转瞬间就让人心惊,仿佛隔了两个世界。用"两尘"形象地表现现实与梦境的鸿沟。

最后两句"天上碧桃花再放,下方还是未归人"形成鲜明对比:天上的桃花再度盛开,而人间还有未归之人。用桃花象征美好永恒的天界,反衬人世间的遗憾与别离。

全诗通过梦境、绘画、天界等意象,表达了人生如梦幻泡影的感悟,既有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又流露出对人世间的眷恋。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让读者在飘渺意境中感受到生命的哲思。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