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七里滩
上有高山下深谷,中起一滩浪如屋。
欲问此滩是何名,舟人摇手颜觳觫。
举头仰视天无光,舟底石声如转毂。
一线长绳天外牵,榜人力尽巉岩麓。
腾空作势似飞猱,走阴狂奔俨惊鹿。
岩上舟中两叫号,半似人声半鬼哭。
力争骇浪过滩来,共尘重生免鱼腹。
吁嗟我生命在天,胡为日与忧患逐。
一棹莼鲈未必非,老守乡园那知福。
欲问此滩是何名,舟人摇手颜觳觫。
举头仰视天无光,舟底石声如转毂。
一线长绳天外牵,榜人力尽巉岩麓。
腾空作势似飞猱,走阴狂奔俨惊鹿。
岩上舟中两叫号,半似人声半鬼哭。
力争骇浪过滩来,共尘重生免鱼腹。
吁嗟我生命在天,胡为日与忧患逐。
一棹莼鲈未必非,老守乡园那知福。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船夫在险恶的七里滩搏击风浪的场景,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顽强。
开篇用"高山深谷"和"浪如屋"的夸张比喻,立刻让人感受到七里滩的险峻。船夫听到询问滩名时"摇手发抖"的细节,暗示这里凶名远播,连提起来都让人害怕。接着用"天无光""石声如车轮"的感官描写,营造出压抑恐怖的氛围。
中段用一连串动态描写展现搏斗过程:船夫像猿猴般腾跃,像受惊的鹿狂奔,人与自然的对抗通过"两叫号"达到高潮——分不清是人在喊还是鬼在哭,这个比喻既写实又震撼。最终"重生"二字点出生死一线的惊险。
结尾的感悟尤为深刻。诗人先感叹"人命在天",看似认命,实则暗含不甘。最后两句用"莼鲈"(家乡美味)作对比:与其冒险求生,不如安守田园。这种反思超越了单纯写景,道出了普通人面对命运时的矛盾心理——既要拼搏求生,又渴望平安是福。
全诗就像一部惊险短片,既有"特效镜头"般的惊涛骇浪,又有"特写镜头"下船夫紧绷的肌肉和恐惧的表情,最后定格在诗人沉思的面容上,让读者在震撼之余不禁思考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