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

恻恻复恻恻,四座长叹息。
劝君绿酒放我歌,汉室方隆似磐石。
汉初定鼎河陇头,长安宫阙似云浮。
烟花甸服三千里,锦绣山河百二州。
赤帝之子为汉祖,四叶神孙称帝武。
泰山梁甫盛礼仪,宝鼎芝房传乐府。
欲麾羽骑靖宛胡,先遣楼船出齐鲁。
此时佳气何郁哉,复道层楼对凤台。
承露东连三殿矗,相风南向九关开。
九关鸡鸣天欲白,咸阳春满千人宅。
使者横行半凿空,书生上奏皆驰画。
北伐齐分五道军,西来尽召诸侯客。
待诏时登金马门,酣歌晚聚铜驼陌。
卖珠小子宴北宫,牧豕孤儿揖东阁。
柏梁台中盛赋诗,玉堂殿下承恩泽。
承恩更有过侯王,赐第开门近建章。
校猎常驰射熊馆,遨游多入斗鸡场。
庭中列侍羽林士,门下传呼谒者郎。
羽林谒者通朝籍,剑客庖人沾玉食。
叱咤吹嘘有鬼神,弹冠结授生颜色。
吁嗟汉室盛衣冠,寂寞何人独考槃。
岂无旅邸空书牍,尚有公车未拜官。
慷慨为君歌一曲,出门何处望长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同时暗含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盛世图景(前大半部分)
诗人用大量华丽辞藻描绘汉朝的强盛:长安宫殿如云般壮丽,千里疆域繁华似锦。通过"泰山祭祀""宝鼎乐府"等典故,展现国家礼仪文化的兴盛;"楼船出齐鲁""五道北伐军"等描写,突出军事力量的强大。诗中还刻画了热闹的都城生活:金马门待诏、铜驼陌夜宴,甚至"卖珠小子""牧豕孤儿"都能获得机遇,暗示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黄金时代。

2. 个人际遇("吁嗟汉室盛衣冠"开始)
在集体狂欢中,诗人突然转折:"寂寞何人独考槃"(考槃指隐居),揭示繁华背后的孤独者。那些"空书牍"(写满文章却无人问津)的读书人,"未拜官"的待诏之士,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手法凸显了盛世中个体命运的落差。

3. 深沉慨叹(结尾)
最后两句"慷慨为君歌一曲,出门何处望长安",表面是歌颂,实则暗含无奈。诗人看似在赞美时代,但"何处望长安"的迷茫,暗示了对个人前途的忧虑,也留下对表面繁华的微妙质疑。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展现宏大历史场景
- 通过"热闹与孤独"的强烈对比制造戏剧张力
- 在歌颂中暗藏批判,体现古代文人"哀而不伤"的表达智慧
-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的思考:在盛世中,个人的价值该如何安放?

这种既展现时代辉煌,又关照个体命运的双重视角,使得诗歌超越简单的颂扬,具有更深刻的人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