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状玲珑,庭闱尽处中。
不由经纬力,安有卷舒劲。
春画曾妨燕,寒宵岂隔风。
都堂重献赋,明处忆牢笼。

现代解析

这首《帘》通过描写生活中常见的帘子,巧妙地表达了人生哲理。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帘子的特点和功能,同时暗含深意。

前两句写帘子的外形和位置——用竹子编成精巧的样子,挂在庭院深处。这里"庭闱尽处中"暗示帘子虽不起眼,却处在重要位置。

三四句是诗眼:帘子能自由卷起放下,不是靠织布的经纬线力量,而是靠自身的韧性。这其实在说人生道理——真正的能力不在于表面的强硬,而在于内在的柔韧。

五六句用具体场景展现帘子的作用:春天会挡住燕子飞入,寒夜却挡不住风吹进来。这说明事物都有两面性,既保护隐私,又不能完全隔绝外界。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都堂献赋"的官场场景,说在明亮处反而想起被束缚的感觉。这里用"牢笼"作比,暗示看似光鲜的场合可能反而不如帘子后的自由。全诗通过小物件见大智慧,告诉人们柔韧比强硬更重要,自由比虚名更可贵。

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