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田园的文人生活,语言朴实却充满情趣。
开头两句写自己住的地方偏僻荒凉,像个小村庄,暗示了生活的清贫。但诗人并不抱怨,反而用轻松的语气带过。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明月仿佛有感情,主动照进屋里;青山悠闲无事,像门卫一样守在门前。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写得亲切可爱,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两句写自己的农耕生活——虽然没法种大片庄稼,但栽种些桃树也自得其乐,体现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不像灵云和尚那样追求高深佛法(暗指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只愿在花开时节与朋友饮酒赏花。表达了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人生哲学。
全诗妙在把清贫的隐居生活写得充满诗意,明月、青山、桃树、美酒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闲适自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