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房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僧院场景,通过简单自然的意象传递出禅意和超脱的意境。

前两句"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用两个画面勾勒出僧房环境:院子里开满棕榈花,青苔悄悄爬进安静的禅房。这里没有刻意修饰,只是如实呈现自然景物,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棕榈花的热烈与苔藓的幽静形成有趣对比,暗示着生命活力与永恒寂静的共存。

后两句"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转入更深层的意境:在这里,主客都无需言语交流(可能是僧人打坐时的状态),却在静默中闻到奇特的香气。这个"异香"不是真实的花香,更像是心灵澄明时感受到的精神芬芳,暗示着禅修时达到的超然境界。

全诗妙在:
1. 用最普通的景物(花、苔)营造出空灵的禅境
2. 从视觉(花、苔)自然过渡到嗅觉(异香),引导读者感受层次的提升
3. "名言绝"与"闻异香"的对比,生动展现了"不言而喻"的禅理
4. 通篇没有说教,却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禅趣

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景物的写法,正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典型体现。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