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公堂山麓

衰草丛丛衬马蹄,崎岖一径接寒溪。
秋从黄叶声中老,天向浮云尽处低。
野水波明闲浴鹭,荒村日午静闻鸡。
行人指点非熊庙,红树苍山乌鸟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野的萧瑟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苍凉。

开篇用"衰草""马蹄""寒溪"勾勒出荒凉的山路景象,马蹄踏过枯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第二联"秋从黄叶声中老"用落叶的沙沙声具象化秋天衰老的过程,"天向浮云尽处低"则通过浮云压低天空的描写,营造出天地相接的苍茫感。

第三联笔锋一转,在荒凉中捕捉到生机:白鹭在清澈的水波中悠闲沐浴,正午的荒村传来鸡鸣,一动一静的对比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最后诗人借"非熊庙"的典故(姜太公钓鱼的传说),将眼前红树苍山、乌鸦啼叫的实景与历史传说相联系,给荒凉的秋景增添了一层悠远的历史韵味。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枯草寒溪的远景,推到黄叶浮云的中景,再聚焦白鹭、村鸡的特写,最后以庙宇鸟啼收尾,在空间转换中完成时间(秋老)与意境(古今交融)的双重表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