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才秉义挽辞

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
福清好云谷,老子得菟裘。
风釆今千古,英灵閟一丘。
庭阶俱玉树,仲氏立鳌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林宏才(字秉义)的逝者的挽辞,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赞美。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几个生活化的场景和比喻,展现了逝者的品格和成就。

1. 开篇的漂泊与归宿 “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是说林宏才一生走遍大江南北,最终选择在福清的云谷隐居安度晚年。“隐去休”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暗示他晚年过上宁静的生活。

2. 赞美隐居地的美好 “福清好云谷,老子得菟裘”直接夸赞福清的云谷是个好地方。“菟裘”原指古人的隐居之所,这里比喻林宏才找到了理想的养老之地,像古代贤人一样悠然自得。

3. 不朽的风采与英灵 “风釆今千古,英灵閟一丘”是说林宏才的风度和品格将流传千古,他的灵魂长眠于此。“閟一丘”指安葬在一处山丘,但精神永存。

4. 家族人才的兴盛 “庭阶俱玉树,仲氏立鳌头”用“玉树”比喻林家子弟才华出众,像玉一样珍贵;“仲氏立鳌头”特别提到他的弟弟(或次子)在科举或事业中拔得头筹(“鳌头”指第一名),说明家族后继有人,侧面反映林宏才的教育有方。

全诗精髓: 这首诗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通过描绘逝者的隐居生活、赞美他的品格和家族荣光,表达对这位长者的敬仰。最打动人心的点是——它把死亡写得宁静而充满希望:逝者不仅自己一生圆满,还留下优秀的后代,仿佛他的精神仍在延续。这种对生命延续的乐观态度,让挽辞少了哀伤,多了温暖。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