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小饮分题得菱用辘轳体

不是齐堂觳觫生,如何双抵独峥嵘。
犀中忽有红尖角,天上也无甜底冰。
只爱衣裳桃杏浅,谁知肌骨雪霜明。
酒徒苦问渠名姓,无姓无名字子陵。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吃菱角的体验,充满生活气息和巧思。

前两句用牛角作对比:菱角不像祭祀用的牛角那么庄重("齐堂觳觫"指祭祀场合),但两个尖角却格外精神。这里把普通菱角写得活灵活现,还带着点小骄傲。

中间四句继续玩文字游戏:剥开犀牛角般的硬壳("犀中"),露出红尖角;就算在天上,也找不到这么清甜的"冰"(形容菱角爽脆)。人们只爱桃杏的鲜艳外衣,却不知菱角像雪霜般晶莹的内在美。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菱角低调但可贵的特点。

最后两句最有趣:酒徒追问菱角叫什么名字,诗人调皮回答——它像隐士严子陵一样,无名无姓!把菱角比作淡泊名利的古人,给日常小吃赋予了文人雅趣。

全诗把普通菱角写得既生动又有格调,通过夸张比喻和幽默反问,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小物的细致观察和独特品味。最妙的是最后用历史典故收尾,让吃菱角这件事突然有了文化厚度,这种接地气又显才情的写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