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南雪转东风,千门四望同。
爱穿珠箔透,愁点玉阶融。
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
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

现代解析

这首《春雪》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的雪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变化的微妙与诗意。

开头两句"南雪转东风,千门四望同"写雪随着东风飘落,千家万户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景象。这里用"转"字巧妙表现了季节交替的动态感,东风暗示春天将至,但雪还在下,形成一种季节过渡的特殊美感。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雪的不同姿态:"爱穿珠箔透"说雪花像顽皮的孩子,喜欢穿过珠帘;"愁点玉阶融"又写雪花像多愁的少女,落在台阶上就融化了。接着用"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继续描绘雪中景物:竹子披着晶莹的雪,像玲珑的装饰;梅花在雪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柔美。这些描写既准确又富有想象力。

最后两句"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形成色彩对比:傍晚的雪光映在窗上是一片洁白,而屋内点起的红蜡烛更显鲜艳。这一白一红的搭配,既温暖又清新,把春雪的清冷和室内的温馨完美融合。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雪景特写镜头,既有整体场景,又有细节刻画,通过雪与各种事物的互动,展现了冬春之交特有的朦胧美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