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康往广信完卷述怀十首 其四
渊云谅殊性,予岂经世俦。
驰驱二十祀,学宦寡谐谋。
昔斥还三河,誓言永林丘。
靡坚今咎谁,畜志竟莫酬。
在难归贻阻,眇焉痗前修。
陟崇望波岭,翔云骇西流。
春羽振桑榆,念之心形仇。
东徂叹伊始,怀哉俾无尤。
驰驱二十祀,学宦寡谐谋。
昔斥还三河,誓言永林丘。
靡坚今咎谁,畜志竟莫酬。
在难归贻阻,眇焉痗前修。
陟崇望波岭,翔云骇西流。
春羽振桑榆,念之心形仇。
东徂叹伊始,怀哉俾无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在调任途中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本性不适合做官("渊云谅殊性"),却在官场奔波了二十年("驰驱二十祀")。他曾经被贬后发誓要归隐山林("昔斥还三河,誓言永林丘"),但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这种矛盾心理就像现代人为了生活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内心始终充满挣扎。
2. 旅途中的孤独感
诗中描写了旅途景象:登高望见波光粼粼的山岭("陟崇望波岭"),云向西飘的奇异景象("翔云骇西流")。这些壮阔的自然景色反而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就像现代人出差途中看着车窗外风景时涌起的乡愁。
3. 对未来的迷茫
结尾处诗人看到春鸟在桑榆间振翅("春羽振桑榆"),既羡慕鸟儿的自由,又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痛苦("念之心形仇")。最后两句"东徂叹伊始,怀哉俾无尤"表达了他带着忐忑心情赴任,只求不要犯错的心态,这种职场中小心翼翼的心情现代人很容易共鸣。
全诗用旅途见闻串联起人生感悟,把古代官员的身不由己写得非常真实。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通过质朴的自白和生动的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普通人在体制内的无奈与坚持。这种对理想妥协却仍保持自省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