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带惠泉邀诸友茗饮
江南浙山俱可人,泽北惠泉尝入梦。昔年濯足望具区,船头百折烦遮送。
高情数与此山期,舟不冲风雨尼之。天公忌人如忌疾,十年欲去事长违。
昨宵拄杖落林谷,画舫载泉赢百斛。为倒龙堂明月珠,共试蛇坑小苍玉。
故人谈颊翻九河,舌本咽枯知奈何。此泉此茗不易得,缓饮缓煎还可过。
人间酒肉谁厌臭,我味此泉渠闭口。身如瓠壶过汤羌,慎勿与方传不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带着惠泉(一种名泉)的水回来,邀请朋友一起品茶的故事。全诗用轻松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山水、清茶和友情的珍视。
开头四句写江南山水令人陶醉,惠泉的水让人魂牵梦萦。作者回忆过去在太湖(具区)游玩时,船夫百般周折为他取水的场景,说明这泉水来之不易。
中间部分用幽默的语气说"天公忌人如忌疾",就像老天爷故意和人作对似的,作者十年来想去惠泉都没能成行。直到昨晚终于拄着拐杖进山,用画舫装了上百斛泉水回来。这里"龙堂明月珠"比喻珍贵的泉水,"蛇坑小苍玉"指上好的茶叶,都是夸张的说法,突出茶水的珍贵。
接着描写和故人品茶聊天的场景:朋友谈兴正浓,说到口干舌燥,正好用这难得的泉水煮茶。作者提醒大家要慢慢品尝,因为这样的好茶好水实在难得。
最后四句突然转折,讽刺世人贪恋酒肉这些俗物,而自己独爱清泉。用"瓠壶过汤"(葫芦做的茶壶煮茶)这样朴实的比喻,说这样的清雅之趣才值得流传,暗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全诗妙在:
1. 把取水、煮茶这样平常事写得妙趣横生
2. 用"天公忌人"这样的口语化表达增加亲切感
3. 通过对比酒肉的"臭"和清泉的"香",突出高雅志趣
4. 结尾的葫芦茶壶意象,把文人雅趣表现得朴实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