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

时事忧晁贾,骚心怨景唐。
检书过日暮,望远及秋凉。
草野谁清议,兵农泥古方。
崇兰饱霜露,耿耿叹凋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望远》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篇就用"晁贾"(汉代两位直谏之臣)和"景唐"(可能指盛世唐朝)的典故,暗示作者像古代忠臣一样担忧国家大事,内心充满对现实的不满。后文提到"草野谁清议",更直接点出民间缺乏敢说真话的人,社会失去了公正的声音。

2. 知识分子的无力感
"检书过日暮"描写读书人埋头古籍却无力改变现状的窘迫,"兵农泥古方"讽刺当政者只会照搬古代治军务农的陈旧方法。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读书人既关心现实,又束手无策的矛盾心理。

3. 以景抒情的巧妙
用"秋凉"烘托心境,特别是结尾的"崇兰饱霜露"——原本高洁的兰花(象征君子)在寒霜中凋零,这个意象既点明季节,又暗喻正直之士在严酷环境中遭受打击,比直接说"好人没好报"更有感染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空喊口号,而是通过读书、看草野、观兰花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苦闷与坚守。特别是"耿耿叹凋伤"的结尾,那种明明心痛却仍不放弃的执着,很容易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