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吟

中秋光景好,况复月团圆。
大抵众所爱,奈何兼独难。
天晴仍客好,酒美更身安。
四者若阙一,不能成此欢。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中秋吟》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好与遗憾,表达了普通人共有的情感。

开头两句"中秋光景好,况复月团圆"直接点出中秋的两大亮点:一是节日氛围好,二是月亮特别圆。这里用"况复"(更何况)强调月圆的重要性,就像说"中秋本身就很棒,更别说还有圆月加持"。

中间四句揭示了现实中的矛盾。虽然大家都喜欢团圆("大抵众所爱"),但现实中很难兼顾所有美好("奈何兼独难")。后两句用排比列举了四个完美条件:天气好、有朋友相伴、有好酒、身体健康。诗人用"仍""更"这些词层层递进,就像在说"不仅要天气好,还得有朋友;不仅要酒好,还得身体好"。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就没法尽兴。这种说法特别接地气,就像我们现代人说"朋友、美食、好天气,少一样都不完美"。

全诗妙在把人人都有但说不清的感触,用买菜做饭般的平常话写出来。不拽文采,不堆典故,就是老实巴交地算了一笔"幸福账",反而让人读着特别有共鸣。它告诉我们:完美的快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现实常常难以周全——这种带着小遗憾的豁达,正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