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书二十韵
学禅成大觉,服药登上仙。
莲台挂珠络,鹤驾凌紫烟。
二者信可乐,乐在超人天。
以余忖量之,乐不如归田。
收得不赀身,谢此区中缘。
急埽岩畔屋,高步溪南阡。
云岚与烟翠,攒簇当我前。
饫以青精饭,濯以丹砂泉。
胸怀自开拓,耳目皆芳鲜。
一日惊悸去,二日忧烦蠲。
三日视听泯,有若婴儿然。
浑浑寒蠖蛰,蠕蠕春蚕眠。
不醒亦不寐,真息长绵绵。
化如入水雀,蜕比经秋蝉。
顿使凡骨换,还觉沉疴痊。
豁然一长啸,跃出羲皇先。
天地领空阔,日月忘推迁。
手攀河汉流,足蹋崆峒颠。
蜉蝣悯群动,蜾裸视豪贤。
苟非知道者,斯理不易传。
莲台挂珠络,鹤驾凌紫烟。
二者信可乐,乐在超人天。
以余忖量之,乐不如归田。
收得不赀身,谢此区中缘。
急埽岩畔屋,高步溪南阡。
云岚与烟翠,攒簇当我前。
饫以青精饭,濯以丹砂泉。
胸怀自开拓,耳目皆芳鲜。
一日惊悸去,二日忧烦蠲。
三日视听泯,有若婴儿然。
浑浑寒蠖蛰,蠕蠕春蚕眠。
不醒亦不寐,真息长绵绵。
化如入水雀,蜕比经秋蝉。
顿使凡骨换,还觉沉疴痊。
豁然一长啸,跃出羲皇先。
天地领空阔,日月忘推迁。
手攀河汉流,足蹋崆峒颠。
蜉蝣悯群动,蜾裸视豪贤。
苟非知道者,斯理不易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选择:一种是修仙学禅的超凡生活,另一种是回归田园的朴实生活。诗人最终选择了后者,并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心灵解脱的体验。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乐不如归田"):
诗人先描述了修仙学禅的生活多么美妙——坐在莲花台上、驾着仙鹤飞升。但他经过思考后认为,这种超凡生活虽然快乐,但比不上回归田园的快乐。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价值选择。
第二部分("收得不赀身"到"还觉沉疴痊"):
详细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诗人住进山间小屋,每天看云看山,吃粗茶淡饭,喝山泉水。这种生活让他的身心都得到解放:
- 第一天就摆脱了恐惧
- 第二天消除了烦恼
- 第三天感觉耳目一新,像婴儿般纯净
用"春蚕""寒蠖"比喻自己安适的状态,用"入水雀""秋蝉"比喻身心的蜕变。这些比喻都很生动形象。
第三部分(最后部分):
描写心灵解脱后的畅快感受。诗人感觉自己超越了时空限制,能触摸银河、登上仙山。最后点明主旨:只有真正懂得"道"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清晰表达了人生选择
2. 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具体生动,让人向往
3. 记录心灵解脱的过程很有层次感
4. 比喻新颖贴切(如婴儿、春蚕、秋蝉等)
5. 最后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不空洞
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而在于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现代人忙碌焦虑时,不妨学习诗人,在简单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