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西苍梧地区夏季洪水泛滥的壮观景象,用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传递出大自然的狂暴力量。
前两句"一水狂奔马,三江不辨牛"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洪水像脱缰的野马般奔腾而下,浑浊的江水让原本清晰可见的牛都难以辨认。这里通过"马"和"牛"两个农村常见动物,让读者能直观想象洪水来势之猛、江水之浑浊。
后两句"寒涛六七月,半没系龙洲"点明时间是反常的夏季(六七月本该炎热却出现"寒涛"),洪水已经淹没了半个系龙洲。这个具体地名让画面更真实,也暗示当地人对洪水的习以为常——连传说中系住蛟龙的沙洲都难逃淹没。
全诗仅20个字,却包含了声音(狂奔)、视觉(浑浊)、触觉(寒涛)、空间变化(淹没)等多重感官体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客观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洪水的威力,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震撼人心。诗中"马""牛"等接地气的意象选择,也展现出诗人对民间生活的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