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贯彦从

淡烟衰草两无情,寒泻金波送子行。
可奈驰驱来瀚海,不堪牢落过清明。
半帘皓月人千里,满目春风雁一声。
瘦马鞭椎低塞日,数年江上雨初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萧瑟与不舍的复杂情感。

开头"淡烟衰草两无情"用简单的自然景物(朦胧的烟、枯萎的草)营造出荒凉的氛围,暗示离别时的落寞心情。"寒泻金波"形容月光像寒冷的金色流水,为送别增添了几分凄美。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强化情感:友人即将奔赴遥远的沙漠(瀚海),而诗人自己却要在清明时节独自面对空虚。这里"牢落"一词生动表现了内心的孤寂。接着用"半帘皓月"和"满目春风"形成空间与季节的反差,明明是同一个月亮照着相隔千里的两人,明明眼前是春天却只听见孤雁的鸣叫,凸显了分离的惆怅。

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描写收束全诗:瘦马、低垂的马鞭、边塞的落日,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个疲惫的旅人形象。而"数年江上雨初晴"既是实写天气放晴,也暗喻多年阴郁的心情终于看到一丝光亮,给全诗带来些许温暖的余韵。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电影镜头,从近处的衰草淡烟拉到远方的沙漠边塞,再切换到千里外的月光和春风中的雁影,最后定格在夕阳下启程的瘦马。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难过",但每个画面都在传递着不舍与牵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