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召赴后苑观稻①
农祥依帝力,钩盾即天田。
览物秋成后,回舆铚艾前。
膏塍众锦错,香穟万珠联。
共赏仓箱富,初非雨露偏。
铜池寒引溜,玉树晚含烟。
纵观欣游豫,登尝庆吉蠲。
执经纡顾问,拜赐滥周旋。
不负春秋学,端逢大有年。
览物秋成后,回舆铚艾前。
膏塍众锦错,香穟万珠联。
共赏仓箱富,初非雨露偏。
铜池寒引溜,玉树晚含烟。
纵观欣游豫,登尝庆吉蠲。
执经纡顾问,拜赐滥周旋。
不负春秋学,端逢大有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秋收时节视察农田的盛况,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和帝王对民生的重视。
开篇用"农祥依帝力"点明丰收离不开皇帝的恩泽,将皇家园林比作天田,暗示帝王心系农耕。中间部分生动描绘了秋收场景:金黄的稻田像锦绣般交错,饱满的稻穗如珍珠串联,展现了"仓箱富"的丰收画卷。诗人特意强调这不是靠天恩偏袒,而是百姓勤劳的结果。
后段描写皇家园林的精致景色与帝王巡视的庄重仪式,铜池流水、薄雾中的玉树,构成典雅画面。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有幸随行,用"不负春秋学"表达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以"大有年"作结,呼应开篇的丰收主题。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既是对农业丰收的礼赞,也是对明君勤政的颂扬,更是文人参与盛事的荣幸记录。通过农田与皇家园林的并置,展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治国理念,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观稼知民艰"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