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方石川
风雨昼如晦,嘤鸣何所求。
含凄念君子,逝矣不复留。
缅想结谊初,把臂在邗沟。
俯仰三十载,于义诚不偷。
君昔官京师,良宴间从游。
岂伊文酒会,中心结绸缪。
迨君入西川,视学三岁周。
自兹音尘隔,合并嗟无由。
白日不停晷,江河驰急流。
君时尚无恙,远念心悠悠。
去春奉王事,按节向越州。
便道过白田,讯我暂维舟。
论旧语未毕,荐祢拟见收。
余曰老矣夫,田园方退休。
五月杨梅熟,连林叫钩辀。
放我湖上棹,酌酒与君酬。
汝南高月旦,叹余竟白头。
咄嗟事如昨,百年君已遒。
昨往视君疾,抚榻心独忧。
勿药望有喜,讵意遂弗瘳。
路人且怆恻,况我重交游。
因哀遂成赋,泣献君知不?
含凄念君子,逝矣不复留。
缅想结谊初,把臂在邗沟。
俯仰三十载,于义诚不偷。
君昔官京师,良宴间从游。
岂伊文酒会,中心结绸缪。
迨君入西川,视学三岁周。
自兹音尘隔,合并嗟无由。
白日不停晷,江河驰急流。
君时尚无恙,远念心悠悠。
去春奉王事,按节向越州。
便道过白田,讯我暂维舟。
论旧语未毕,荐祢拟见收。
余曰老矣夫,田园方退休。
五月杨梅熟,连林叫钩辀。
放我湖上棹,酌酒与君酬。
汝南高月旦,叹余竟白头。
咄嗟事如昨,百年君已遒。
昨往视君疾,抚榻心独忧。
勿药望有喜,讵意遂弗瘳。
路人且怆恻,况我重交游。
因哀遂成赋,泣献君知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方石川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生死离别的悲痛。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噩耗传来(开头四句):用"风雨白昼如黑夜"的比喻,烘托得知好友去世时的沉重心情。"再也见不到你"直接表达了失去挚友的痛苦。
2. 回忆友谊("缅想结谊初"到"远念心悠悠"):
- 追忆三十年前在邗沟初次相识的情景
- 想起好友在京城做官时,他们一起饮酒论文的快乐时光
- 提到好友去四川任职后,两人就很少见面了
- 用"时光飞逝如江河奔流"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3. 最后相聚("去春奉王事"到"叹余竟白头"):
- 详细描写去年春天好友路过白田时,特地停船来看望他
- 两人一边吃着五月的杨梅,一边在湖上划船喝酒
- 好友还想推荐他做官,但他以年老退休婉拒
- "没想到你竟比我先走"这句话充满唏嘘
4. 临终告别(最后部分):
- 描述去看望病榻上的好友时的不安心情
- "连路人都感到悲伤,何况我们这样的至交"凸显了友谊之深
- 最后哭着写下这首诗,明知好友已逝,仍希望他能"看到"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段跨越三十年的友谊,有初识、相聚、离别、重逢、永别等完整过程
2. 通过"一起吃杨梅""湖上喝酒"等生活细节,让友谊显得特别真实动人
3. 语言朴素但感情深厚,没有华丽辞藻,却能让人感受到撕心裂肺的悲痛
4. 最后明知好友已逝仍"泣献君知不"的设问,展现了难以接受挚友离世的复杂心情
这种描写真挚友情、面对生死离别的主题,很容易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诗中"岁月如流水""你比我先走"等感慨,至今仍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