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拂水崖真公房

我家去乌目,北鹜仅一饷。尝游但东麓,拂水渺在望。

众口诧奇胜,翘首作西怅。兹来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奋兴亦超,履淖老追壮。一登还一顿,往往手却杖。

转陟历乱石,嵌突踏云浪。豁崖中通泉,欲堕风倒抗。

飒飒成万沫,仰喷下而上。著面毛骨寒,远立未敢傍。

直讶功德水,泌沸金刚藏。老僧瞰泉住,相地风水当。

天设冠兹山,邑人不我诳。抱衾虽一宿,言拙莫能状。

乃知南山诗,包括自有量。重来何岁月,此亦还可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去拂水崖游玩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内心的震撼。

开头说作者家离乌目山不远,以前只在东边山脚玩过,远远望见过拂水崖。听别人说那里风景绝佳,一直心向往之。这次不顾雨天前往,直到傍晚天才放晴。虽然路滑难走,但作者兴致很高,像年轻人一样充满干劲。

登山过程写得很真实:走一步歇一步,经常要扶着拐杖。路上乱石嶙峋,走在上面像踏着云浪。最精彩的是描写瀑布的部分——山崖中间有泉水喷涌,好像要被风吹得倒流回去。水花飞溅让人浑身发冷,都不敢靠太近。这泉水神奇得像佛经里说的"功德水",老和尚选在这里建房子真是眼光独到。

作者感叹这地方不愧是整座山最出色的景点,当地人没骗他。虽然只住了一晚,但美景让他词穷,这才明白《诗经》里描写南山为什么那么简练。最后表示以后还要再来,说明这次游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走一步歇一步""水花溅得人发冷"这样生活化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二是把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结合起来,从"别人说好"到"亲眼见证"再到"词不达意",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震撼力。最有趣的是结尾说自己文笔不好,反而用这种"笨拙"更生动地表现了景色的壮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