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厦门南普陀 其一

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
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
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
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览厦门南普陀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写的是作者独自一人来到南普陀,想起已经离世的亲人,不禁感到悲伤。“板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里代指作者的母亲。作者的母亲已经去世,所以作者只能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想起母亲,内心充满哀伤。

颔联“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他看到美丽的泉水和石头,只想痛哭一场;遇到秀丽的溪水和山峰,甚至想把自己埋葬在这里。这说明作者内心的痛苦已经达到了极点,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颈联“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写的是作者虽然已经发誓要像庄子所说的那样“羽化登仙”,超脱尘世的烦恼,但仍然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心斋”的境界,即内心真正的平静和超脱。

尾联“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写的是南普陀的风景虽然美丽,但在作者看来却像梦一样虚幻。他看到两道清澈的溪流和百尺高的悬崖,更加感到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整首诗充满了悲伤和无奈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试图通过超脱尘世来摆脱痛苦,但最终发现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