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重游》描绘了诗人故地重游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意象的交织,传递出一种宁静淡泊、物是人非的复杂心境。
首联以石头像人一样站立在夕阳中的画面开篇,诗人与一位悠闲的僧人在此停下脚步,暂时放下世俗烦恼。这里的"息机"可以理解为暂停忙碌的生活节奏,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用两组动静结合的意象:无风的湖面倒映着缓缓移动的月亮,高山上白鹤伴着云朵归来。这两句通过"止水"与"月度"、"高山"与"鹤归"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静谧之美,也暗含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颈联转入回忆与现实的对照:当年留下的诗篇已化作千树桃花,而重游时柳树已长得粗壮("十围"形容树干粗大)。这里用桃花的绚烂和柳树的茁壮,既表现时光流逝,又暗示某些美好事物仍在延续。
尾联聚焦于一盏长明灯,它的青光与往昔似乎相同,又似乎不同。这个细节既象征着某种永恒不变的精神(如信仰或记忆),又透露出诗人对"物是人非"的微妙感触。
全诗通过石头、湖水、鹤、桃柳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带有禅意的山水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斜晖中的静石、月下止水、云中归鹤、繁茂的桃柳,都在默默诉说着时光变迁与生命轮回。最后那盏青灯,既是全诗的情感凝聚点,又留下开放式的思考——究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发读者对永恒与变迁的思考。
这种含蓄深远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诗人把对生命、时光的感悟,都融化在看似平常的山水景物中,需要读者慢慢品味其中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