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风阁分韵得吟字
霭霭岁云暮,风雨恒见侵。
小霁憩山阁,萧飒吹寒霖。
涧壑乱馀响,钟鼓沈清音。
苍虬卧蜿蜒,拿攫力不任。
羽觞亦以歇,剪烛闻鸣琴。
嘿坐得冥会,拥褐成孤吟。
须臾微霰集,晨起雪在林。
樵径断人语,四野号饥禽。
皎皎二三子,贞白同松心。
炎晖谅可俟,见睍消重阴。
小霁憩山阁,萧飒吹寒霖。
涧壑乱馀响,钟鼓沈清音。
苍虬卧蜿蜒,拿攫力不任。
羽觞亦以歇,剪烛闻鸣琴。
嘿坐得冥会,拥褐成孤吟。
须臾微霰集,晨起雪在林。
樵径断人语,四野号饥禽。
皎皎二三子,贞白同松心。
炎晖谅可俟,见睍消重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居的宁静与孤寂,同时暗含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冬日山景的萧瑟(前八句)
诗人用"霭霭岁云暮"开篇,直接点出岁末阴沉的天气。风雨持续侵袭,偶尔放晴时在山阁休息,仍能听到寒风冷雨的声音。涧谷中的回声杂乱,寺庙钟鼓声也显得沉闷,连盘曲的老松都像无力伸展。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冬日山林的寂寥氛围。
2. 夜话的温馨(中间四句)
在寒冷中,诗人与友人停下酒杯,剪亮烛火听琴。沉默静坐时获得心灵共鸣,披着粗布衣独自吟诗。这个场景突然让冷清的画面有了温度,展现出文人雅士在清寒环境中依然保持的精神交流。
3. 雪后悟道(后八句)
转瞬间雪粒飘落,次日清晨山林已覆雪。樵夫的小路无人行走,只听见饥饿鸟兽的叫声。但诗人笔锋一转,赞美几位友人像松树般坚贞纯洁。最后以"阳光终会驱散阴云"作结,表达对光明未来的信心。
全诗妙在三个转折:
- 从外在环境描写转向内心感受
- 从孤寂冷清转向友人相伴的温暖
- 最终升华到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诗人用冬日意象隐喻人生困境,但通过文人雅集和松柏意象,传递出"恶劣环境磨砺高尚品格"的积极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精神交流,在困境中依然相信光明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