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

万寿山头尺五天,空同直下小如拳。
五更雾冷乾坤湿,六月风酸甲子偏。
细草巳肥燕地马,奇兵先锁汉江船。
行人莫问征南事,堕看苏杭在眼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万寿山的壮丽景色和战争氛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交织。

首联"万寿山头尺五天,空同直下小如拳"用夸张手法写山势之高——站在山顶感觉天近在咫尺,而山下景物小如拳头。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让读者瞬间感受到山的高耸险峻。

颔联"五更雾冷乾坤湿,六月风酸甲子偏"通过感官描写营造氛围:黎明时分的寒雾笼罩天地,连六月的风都带着酸涩(可能暗示战火气息)。"甲子偏"巧妙点出时局动荡,为下文埋伏笔。

颈联笔锋一转,用战马肥壮、战船封锁的画面,突然揭示战争背景。"细草"与"奇兵"形成柔与刚的对比,燕地马和汉江船的地名暗示战场辽阔。

尾联最耐人寻味:表面劝行人别问战事,实际通过"苏杭在眼前"的反讽——明明身处北方战场,却说江南美景近在眼前。这种矛盾修辞既暗讽统治者好大喜功(可能为征南战事找借口),又透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
1. 空间运用:从山顶到山脚,从北方到江南,形成宏大画卷
2. 感官冲击:视觉(高山)、触觉(冷雾)、味觉(酸风)多维度描写
3. 战争与和平的暗线:前半写景,后半突然插入战事,最后又归于对安宁的渴望

诗人通过山水描写,含蓄表达了对战争的复杂态度,既有对军事实力的展现,又有对和平的期盼,这种矛盾心理正是作品的深层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