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忧郁的夏夜湖景,通过乌鸟(乌鸦)和人的活动,传递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
前四句写黄昏到夜晚的过渡: 树荫给城头带来凉意,月光照亮乌鸦栖息的地方。黄昏的号角声吹散了晴空的云,乌鸦的啼叫声仿佛带着愁绪,与夜晚的寂静融为一体。这里用乌鸦的"愁"其实是人的情绪投射,暗示观景者内心的孤寂。
后四句转向湖面夜景: 深夜的湖面像幻境般美丽,月光在冰冷的湖水上荡漾。突然,栖息的乌鸦飞向别的树枝,与此同时,采莲人划着小船经过。这个动态画面打破了夜的静谧——乌鸦的惊飞与采莲人的出现形成联动,让整个场景活了起来。
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乌鸦作为情感纽带,把月光、湖水、人影串联成流动的画面 2. "玻璃冷"这种现代感的比喻,让百年前的月光触手可凉 3. 最后两个动作(乌飞、船移)像电影镜头,给静态夜景注入生命力 4.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愁""幻""冷"等字眼,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夏夜那份静谧中的淡淡怅惘
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段夜观湖景的短视频,既有月光树影的大全景,又有惊鸟飞舟的特写,最后留给观众的是水面荡漾的月光和若有若无的愁绪。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