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良上人归天台

片席然犀经水府,几程登陆望霞标。
吟情晚日繁云合,归路秋风密叶凋。
行道六时庐岳漏,浮杯千里浙江潮。
旧房宴坐观空后,香积多年饭顿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择良上人)从修行地返回天台山的旅程,通过沿途景物变化展现修行者的心境与佛理感悟。

前四句写旅途实景:首联用"然犀照水"的典故(传说点燃犀角能照见水中怪物),暗喻高僧以智慧看透世间虚妄;"望霞标"则暗示对佛国净土的向往。三、四句通过晚霞与秋风中的落叶,形成冷暖对比,暗示修行者超脱于季节变迁的淡然。

后四句转入修行境界:"行道六时"指僧人每日六时诵经,用庐山瀑布比喻佛法绵延不断;"浮杯千里"借用达摩踏苇渡江的典故,表现高僧如随波而去的木杯般自在。结尾点明主旨:多年清修后,高僧已悟得"空"的境界,连最基本的饮食需求(香积饭)都自然消解了。

全诗妙在将山水行程与修行历程双线交织:自然界的云霞、落叶、瀑布、江潮,都成为印证佛法的意象。语言看似平实,却暗含"看破红尘""随缘自在"的禅机,让读者在寻常景物中感受到超脱世俗的智慧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