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畔有閒散石虎之墓,余以为明之遗民也;将遭毁掘,乃为移葬梦蝶园中。为文祭之,复系一诗
草长鹃啼事渺茫,残山剩水更悲伤。
姓名未入遗民传,碑碣空留古寺旁。
梦蝶客归园月冷,骑鲸人去海波荒。
南无树下优昙畔,寸土犹能发异香⑴。
姓名未入遗民传,碑碣空留古寺旁。
梦蝶客归园月冷,骑鲸人去海波荒。
南无树下优昙畔,寸土犹能发异香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法华寺旁的“閒散石虎之墓”,表达了对一位明代遗民及其墓地的感慨。下面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草长鹃啼事渺茫”:这句诗说草长得茂盛,杜鹃鸟在啼叫,给人一种历史悠远、往事模糊的感觉。
2. “残山剩水更悲伤”:这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自然景象,残破的山山水水更加衬托出一种悲伤的情绪。
3. “姓名未入遗民传,碑碣空留古寺旁”:这位遗民的名字没有被记载在遗民传说中,他的墓碑也只孤零零地留在古寺旁。
4. “梦蝶客归园月冷”:这里用“梦蝶客”来比喻这位遗民,他就像梦境中的蝴蝶一样,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园地,但那时月亮已经寒冷。
5. “骑鲸人去海波荒”:用“骑鲸人”来比喻这位遗民,他像骑在鲸鱼上的人一样,已经离开了这个荒凉的世界。
6. “南无树下优昙畔,寸土犹能发异香”:这句话意味着即使在南无树下,这片寸土也能散发出异香。这里用“南无树下”来形容这片墓地,表达了即使遗民已经离世,但他们的精神仍在这里传承。
总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明代遗民及其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生、生死等主题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