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行

三年骑款段,不知牝与牡。
出门遇所欢,欣欣共携手。
问君尔何为,仆仆牛马走。
艳艳迎秋花,濯濯当春柳。
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丑。
自无羡门术,安能金石久。
举头仰华嵩,低头望原薮。
一日薄三公,千金重敝帚。
芙蓉霜作锷,骅骝龙作友。
戍坼黄河阴,臂断匈奴右。
陇阪长九折,葡萄绿于酒。
脱叶眷故枝,柔丝牵断藕。
慷慨老莱子,畚锸随其妇。
北山怨鹤鸣,畴能终畎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青春到衰老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泊。

开头写主人公骑着劣马(“款段”指行动迟缓的马)漫无目的地过了三年,连马的公母都分不清,暗示他浑浑噩噩、无所追求的生活状态。后来他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欢”),两人携手同行,互相询问近况,发现彼此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仆仆牛马走”)。

接着用“艳艳迎秋花,濯濯当春柳”比喻青春的美好,但转眼间,曾经的少年已变成衰老丑陋的模样。诗人感叹,人没有长生不老的仙术(“羡门术”),又怎能像金石一样永恒呢?

随后,诗人仰望高山(“华嵩”),俯瞰原野(“原薮”),思考人生的意义。他认为即使身居高位(“三公”),也不过是虚名,而真正珍贵的东西(“千金重敝帚”)往往被世人忽视。

诗中还提到战场上的豪情(“戍坼黄河阴,臂断匈奴右”),以及旅途的艰辛(“陇阪长九折”),但最终回归到对平凡生活的眷恋——就像落叶眷恋树枝,断藕仍被柔丝牵连。

最后,诗人以老莱子(古代隐士)为例,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但也流露出不甘平凡的心态(“北山怨鹤鸣”),暗示即使隐居,内心仍有所不甘。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也有对功名利禄的看透,最终落脚于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矛盾心理,读来令人深思。

塞尔赫

(1677—1747)宗室,字慄庵,号晓亭,自号北阡季子。康熙三十七年封奉国将军,官至总督仓场侍郎。爱诗,遇能诗人,虽樵夫牧竖,必屈己下之。所作气格清旷。有《晓亭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