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老友重逢的感慨和回忆。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前两句说老朋友总是比自己先取得成功,而自己却像卧在江边一样虚度了十五年光阴。"着鞭先"用赛马比喻人生,形象生动。
三四句用"小草"自比,感叹自己这些年随波逐流、无所成就,只能在风雨中回忆当年与友人在南园的交游。"偃仰"二字既写小草随风摇摆的状态,也暗指自己人生的起伏。
五六句转入当下相聚的场景:春天里喝着淡黄色的美酒,趁着醉意在水绿色的信笺上题诗。鹅黄、水碧这些清新明快的颜色,烘托出相聚的欢愉气氛。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回首当年在沧浪亭下的往事,那些美丽的花草都像梦中的烟云一样消散了。用"梦中烟"的意象,既写出对往事的怀念,也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怅惘。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老友重逢的喜悦与人生蹉跎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语言清新自然却意味深长。特别是"小草""鹅黄""水碧"等意象的运用,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诗意,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复杂细腻的情感。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