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凝碧池头听乐时,不能身死但能悲。
辋川他日成名胜,藉得朝天一首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述了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一段真实经历和后续影响。

前两句描写了王维被迫为叛军演奏的屈辱场景:他在凝碧池边听着叛军的音乐,虽然活着却充满悲痛。"不能身死但能悲"这句特别打动人,说出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苟活的无奈——想以死明志却做不到,只能把痛苦埋在心底。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这段经历反而成就了王维。他后来隐居的辋川成为名胜,而他在凝碧池写下的那首思念朝廷的诗(《凝碧诗》),竟成了他日后得到朝廷宽恕的关键。这里藏着人生的戏剧性:最痛苦的经历反而成了命运的转机。

全诗最妙的是用"听乐"这个看似风雅的事,反衬出亡国之痛;用"成名胜"的圆满结局,反衬出当初的艰险。短短四句就勾勒出大时代下文人命运的起伏,告诉我们: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可能正孕育着未来的光明。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