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秋时节静坐山间的场景,传递出超脱物外的禅意。
前两句写景:秋风扫过大地,枯黄的树叶漫天飞舞。画面感很强,让人立刻感受到深秋的萧瑟。而"山人"(隐居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然静坐了很久,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比。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这位隐者已经达到"六窍通透"的境界(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都畅通无碍),完全沉浸在内心的宁静中,甚至忘记了垫在座位下的老龟壳(典故:古人用龟壳支床脚)。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他入定之深,连身外之物都浑然不觉。
全诗妙在通过具体画面(飞叶、静坐)引出精神境界(通透、忘我),把抽象的禅理变得生动可感。我们现代人读来,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在快节奏生活中,或许也需要这样"忘我"的片刻宁静。
陈岩
(?—1299)宋池州青阳人,字清隐,号九华山人。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隐居不仕。尝集杜甫诗句为《凤髓集》。遍游九华山胜迹,品题诸名胜殆遍。有《九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