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宿僧舍觉起言志
偶携绿玉壶,来借青莲座。
桃花对命觞,尽醉颓然卧。
春云夜不飞,覆被为我衣。
残月升高檐,照见白板扉。
萧然在僧舍,起立双树下。
顾影独徘徊,万感生清夜。
原生久悬鹑,买臣行负薪。
嗟嗟江海客,何蒙牖下尘。
人生贵适意,富贵何时至。
投湘不可为,乘桴非吾事。
吾已无黄金,安用求知音。
楚狂接舆者,庶几获我心。
桃花对命觞,尽醉颓然卧。
春云夜不飞,覆被为我衣。
残月升高檐,照见白板扉。
萧然在僧舍,起立双树下。
顾影独徘徊,万感生清夜。
原生久悬鹑,买臣行负薪。
嗟嗟江海客,何蒙牖下尘。
人生贵适意,富贵何时至。
投湘不可为,乘桴非吾事。
吾已无黄金,安用求知音。
楚狂接舆者,庶几获我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喝醉酒借宿在寺庙里的人,半夜醒来后对人生的感慨。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
前半段(前8句)是写醉宿场景: 诗人带着酒壶来寺庙借住,对着桃花痛快喝酒,醉倒就睡。夜里春云像被子盖着他,月光照在简陋的僧房门板上。这些描写特别有画面感,把醉汉借宿的随意感和寺庙的清冷环境都表现出来了。
中间段("萧然在僧舍"到"何蒙牖下尘")是半夜醒来的心理活动: 诗人在菩提树下徘徊,想到两个历史人物——穿破衣服的原宪和背柴火的朱买臣(都是古代有名的穷书生)。这里其实是诗人自比,说我们这些漂泊江湖的人,怎么最后都混得这么惨呢?
最后段("人生贵适意"到最后)是人生感悟: 诗人想通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痛快,富贵强求不来。像屈原投江、孔子周游列国这些大事都学不来,自己既没钱也没知音,但没关系——只要像楚国的狂人接舆(古代著名的潇洒隐士)那样活出自我就够了。
这首诗妙在三点: 1. 把一次普通的醉酒经历写得特别有诗意,云当被子、月光照门这些细节很打动人 2. 从醉酒到清醒的过程,自然地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3. 最后得出"活出自我最重要"的结论,不装清高也不怨天尤人,特别真实洒脱
就像现代人喝大了在朋友家沙发醒过来,看着月光突然感慨人生,最后想通"钱不钱的无所谓,做自己开心最重要",古今文人的这种心境其实是一样的。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