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存亭

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
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
有人念母愁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
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
山形作我沈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
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
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
始知至孝无间断,以圣人所见墙羹。
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
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
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
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
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著存亭》讲的是孝子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事物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孝子对母亲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如何影响他的生活。

诗的开头说,对待逝去的亲人要像他们还活着一样真诚,这种真诚会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孝子的诚心让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思念母亲的人,整天沉浸在悲伤中,像痴了一样。他说自己看到的一切都能让他想起母亲,比如山形让他想起母亲用过的扇子,风吹树叶的声音让他想起母亲轻盈的衣衫。江边的芦苇洁白如雪,让他想起母亲的白发。

诗人还写到,孝子走进房间仿佛能听到母亲的呼吸声,甚至感觉母亲就要下来和他一起喝酒。这说明极致的孝心是没有间断的,就像圣人看到墙上的食物也会想起亲人一样。诗人用忠信之人的行为作比喻,说明孝子的感情自然而纯粹,不需要刻意表现。

最后,诗人强调,这种思念不是靠外在的纪念物(比如刻木或画像)维持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孝子不需要匾额或画像来提醒自己,因为母亲的记忆已经深深刻在他心里。诗的结尾点题,说这座亭子之所以叫“著存亭”,就是为了让人亲眼看到这些景象,帮助人们想起自己的亲人,否则这亭子就没有意义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深刻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孝子对母亲的思念是如此自然、如此强烈。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纪念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真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