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阅书短窗下,陡觉双眼明。
不知荒园中,晚来雨初晴。
西墙阁夕照,晴光射东生。
海天一何高,崛起虹蜺横。
须臾敛去之,天巧聊戏呈。
忆昨延二子(玉汝原巳),剧谈见乡情。
忧怀为少散,非藉宿酒清。
却愁雨既甚,飘风复相倾。
安能更致之,共此林下行。
篱落满秋意,菊枝巳含英。
我自比陶潜,人谁作王弘。
聊申再三约,预订重九盟。
不知荒园中,晚来雨初晴。
西墙阁夕照,晴光射东生。
海天一何高,崛起虹蜺横。
须臾敛去之,天巧聊戏呈。
忆昨延二子(玉汝原巳),剧谈见乡情。
忧怀为少散,非藉宿酒清。
却愁雨既甚,飘风复相倾。
安能更致之,共此林下行。
篱落满秋意,菊枝巳含英。
我自比陶潜,人谁作王弘。
聊申再三约,预订重九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诗人读书时突然被窗外景色吸引,随后触景生情,引发一系列生活感悟。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景:诗人坐在小窗下读书,突然被雨后放晴的景色惊艳。夕阳照在西墙,晴光却向东延伸,天边还出现了彩虹,但很快又消失,像是上天在展示它的神奇手艺。这里用"陡觉双眼明"生动表现了自然美景对心灵的冲击。
2. 中间八句叙事:诗人回忆起昨天与两位同乡好友畅谈的情景,虽然暂时缓解了忧愁,但风雨交加的天气又让人担心。这里"剧谈见乡情"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风雨则暗喻生活中的困境。
3. 最后八句抒情:诗人看到篱笆边的菊花含苞待放,联想到陶渊明,感叹没人像王弘那样理解自己(王弘是历史上赏识陶渊明的人)。最后相约重阳节再聚,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
- 用"虹蜺横""晴光射东"等鲜明意象展现自然的神奇
- 通过"陡觉""须臾"等词表现瞬间的感悟
- 巧妙用典(陶潜、王弘)表达知音难觅的感慨
- 结尾"预订重九盟"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友情的珍视,以及追求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理想,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