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次东之金台韵(又见《储柴墟集》)
西山郁高寒,青绕燕代阔。
我行春已深,絮纩尚未脱。
平生四方志,眼底才圭撮。
区区白沟河,编简不能剟。
经涞流渐广,赴海倾莫遏。
欲渡仍徘徊,缅怀开运末。
兹惟辽晋疆,终古抱嗟咄。
天公愤余腥,老雨夜来泼。
堂堂十六州,幅员一朝割。
桑君漫周旋,国旱尔为魃。
中原杀戮尽,胡忍犬美括。
哀哉黄龙府,回首饭无钵。
横流到靖康,戎马屡南跋。
往事勿具陈,忧竞猝难豁。
居人讳言兵,唯记粘与曷。
我行春已深,絮纩尚未脱。
平生四方志,眼底才圭撮。
区区白沟河,编简不能剟。
经涞流渐广,赴海倾莫遏。
欲渡仍徘徊,缅怀开运末。
兹惟辽晋疆,终古抱嗟咄。
天公愤余腥,老雨夜来泼。
堂堂十六州,幅员一朝割。
桑君漫周旋,国旱尔为魃。
中原杀戮尽,胡忍犬美括。
哀哉黄龙府,回首饭无钵。
横流到靖康,戎马屡南跋。
往事勿具陈,忧竞猝难豁。
居人讳言兵,唯记粘与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沟河(宋辽边界)的景色和历史,抒发了对北宋灭亡的沉痛反思。
开篇用"西山高耸""青绿蔓延"的壮阔景色,反衬出诗人"春深犹穿棉衣"的窘迫,暗示国家积弱不振。他感叹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只能关注眼前这一小块土地。白沟河虽小,却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
接着用河流汇入大海比喻历史洪流不可阻挡。站在河边,诗人回想起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屈辱历史:天公都为之愤怒降下暴雨,这片土地被割让后就像遭遇旱魃(旱灾)。中原惨遭杀戮,而敌人却像贪婪的犬类搜刮财物。
最沉痛的是提到"靖康之耻"——金兵南下掳走徽钦二帝。诗人说这些往事不堪回首,当地百姓至今仍避谈战争,只记得敌将粘罕和斡离不的名字。
全诗通过个人见闻与历史事件交织,用河流、天气等自然意象烘托悲愤情绪,揭示了北宋因软弱妥协而亡国的深刻教训。最后"百姓讳言兵事"的细节,更凸显战争留下的长久创伤。
黄云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应龙,号丹岩。家贫好学,文宗苏东坡,书法师黄山谷。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致仕卒,年七十二。有《丹岩集》,中多与沈周、文徵明等往来题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