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 其三

脩眉入幽梦,起费西南望(原注:城中望山正在西南。)。
终愿学柳文,买泉筑愚堂。
错磨高壁翠,日日在我旁。
忽在新野邹,行从泰山羊。
城中瞻使君,驾鹤高驰翔。
诗成堕人世,字字含风霜。
平生仰止勤,不但上下床。
顾许俗士驾,平参丈人行。
封姨岂嗔予,震怒挟阿香。
知公终可恃,不记当趋装。
清欢岂有极,夜色来苍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1. 开篇梦境与现实交织 诗人从梦中醒来,望向西南方的山峦(可能是他向往的地方)。"修眉"形容山形秀美如女子的眉毛,暗示他对自然之美的喜爱。"起费西南望"表现了他对远方的渴望。

2. 表达人生理想 他想效仿唐代文人柳宗元(柳文),买地建一座"愚堂"(柳宗元曾建"愚溪"以示超脱),过隐居生活。"错磨高壁翠"说青翠山色仿佛触手可及,表现他与自然为伴的愿望。

3. 转折与对比 笔锋一转,提到自己现在身处新野(平凡之地),却向往泰山(崇高象征)。"城中瞻使君,驾鹤高驰翔"用仙人驾鹤的意象,表达对高尚人格的仰慕。

4. 诗歌的力量 "诗成堕人世,字字含风霜"说自己的诗句饱含人生沧桑,像风霜一样有力量。这既是对诗歌的自信,也暗示创作不易。

5. 谦虚与坚持 "平生仰止勤"表示一生都在努力追求高尚。"封姨岂嗔予"(风神为何对我发怒)用神话表达追求理想时遇到的阻力,但最后"知公终可恃"表明他相信坚持终有回报。

6. 结尾的意境 "清欢岂有极,夜色来苍苍"以苍茫夜色作结,暗示对简单快乐的追求永无止境,也带着淡淡的惆怅。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与神话典故,展现了一个文人既想超脱世俗,又难以割舍理想追求的矛盾心理。语言优美,情感层层递进,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既要诗意栖居,又要坚守品格"的永恒命题。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