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峰定光塔

浮玉规模矗七层,新春拾级望春登。
含烟柳已轻黄染,消雪山将嫩绿凝。
视远明惟畅心目,为高因必在邱陵。
子舆真是能言者,政法先王益戒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登上玉峰定光塔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机。

前两句写塔的高耸和登塔的时节。"浮玉"形容塔像一块美玉浮在空中,"七层"突出塔的高大。新春时节登高望远,本身就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中间四句是登塔后看到的景色。柳树刚刚冒出嫩芽,远看像轻烟中染着淡黄色;积雪消融的山上,新绿正在萌发。这两句用"轻黄""嫩绿"这样柔和的色彩,精准捕捉了初春万物复苏的微妙变化。后两句说登高望远让心胸开阔,而之所以能看得远,正是因为站在高处——这既是写实,也暗含人生哲理。

最后两句借古喻今。引用孟子(子舆)的话,说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效法古代贤王的治国之道,同时保持谨慎勤勉的态度。这里把登高的体验升华到治国理政的高度,体现了古代文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全诗从写景到抒情说理,过渡自然。通过春天登塔这件小事,既展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又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对治国之道的思考。语言清新明快,写景细腻生动,说理水到渠成,是一首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的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