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午日愁坐》描绘了一个人在端午节(午日)独坐愁思的情景,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伤。
首联"芳辰风物倍堪怜,艾叶榴花入眼鲜"写端午节的美好景色:艾草和石榴花鲜艳夺目,本该让人心情愉悦。但"堪怜"二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风景虽美,却更让人感伤。
颔联"去国王孙空怅望,出郊芳草懒留连"直接点明愁绪的来源:诗人远离故国(去国),像失落的贵族(王孙)一样徒然遥望故乡;即使走到郊外看到芳草萋萋,也提不起兴致驻足观赏。这里用"懒"字生动表现了心灰意冷的状态。
颈联"魂招湘水伤蘅杜,命续朱丝感岁年"用了两个典故:屈原投湘水和古人用红丝线续命的传说。诗人借屈原的遭遇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又用"续命"的典故感慨时光飞逝、生命无常。
尾联"竟日愁来浑未破,高斋真觉酒无权"总结全诗:整日愁绪萦绕,连酒都失去了消愁的作用。"酒无权"这个说法很新颖,意思是酒也拿他的忧愁没办法,突出表现了愁绪之深。
全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鲜活的景物描写(艾叶、榴花、芳草)与深沉的情感(乡愁、时光感慨)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复杂心境。诗中用典自然,既有文化底蕴,又不会晦涩难懂,最后"酒无权"的比喻更是点睛之笔,把抽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