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写给朋友赵物斛的送别诗,表面上讲《易经》哲理,实则借学问探讨暗喻为人处世的智慧。全诗有四个层次:
1. 求学态度(前四句)
用"邺签"(指《易经》研究)比喻学问深奥,强调要像钻研《易经》那样深入思考。阴阳变化看似难懂(阳奇阴偶),但通过观察事物起伏规律(往屈来伸),就能掌握其中道理。这里暗示朋友:面对复杂世事,要像解卦一样保持观察与思考。
2. 批判伪善(五六句)
突然转向讽刺:有人说孔子(宣尼)花言巧语,又说陈仲子(战国隐士)假装清高。这两句像突然插入的"弹幕",揭露了社会上总有人喜欢用道德绑架贬低贤者。
3. 处世智慧(后两句)
给出解决方案:对圣贤的言行要综合判断,就像治病不能只用一种药。用"美疢"(看似美好的毛病)比喻那些表面正确实则有害的言论,主张要用"石砭"(针灸)般的尖锐态度来矫正。
全诗妙在把送别诗写成哲理诗,通过《易经》的辩证思维,教朋友:离任后要警惕舆论非议,面对质疑既要包容也要有主见。把抽象的阴阳之理,转化成"遇事多角度分析"的生活智慧,最后落脚到"坚持真理需要勇气"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