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韵

为到羊城路,间关五岭赊。
三春闻蟋蟀,十月见梅花。
处处栽甘蔗,村村食苦瓜。
华装镂玳瑁,珍馔荐虾蟆。
椰子堪为酒,槟榔好当茶。
夷歌音入鸟,汲女髻盘蛇。
桄实霜如面,蕉丝雪似麻。
黄螯羹不厌,丹荔果无加。
小吏腰长剑,王孙跨短騧。
若非愁瘴疠,应忘在天涯。

现代解析

这首《广州十韵》用大白话描绘了古代广州的独特风情,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生动的城市Vlog。全诗用20句五言诗,从十个方面展现了广州的特色:

1. 地理位置:开篇就说来广州要翻山越岭(五岭),点出岭南的偏远感。但正是这种距离感,让广州显得更神秘。

2. 气候反常:用"三春听蟋蟀,十月看梅花"这种反季节现象,突出岭南气候和中原完全不同——北方春天才有虫鸣,这里冬天还能赏梅。

3. 饮食特色:甘蔗、苦瓜、虾蟆(可能是田鸡)、椰子酒、槟榔茶,这些现在常见的岭南特产,在当时看来都是新鲜事物。特别是"苦瓜当饭吃"的描写,生动体现地方饮食习惯。

4. 穿戴打扮:用"玳瑁首饰"和"盘蛇发髻"两个细节,既表现当地人的奢华装饰,又暗含异域风情(蛇形发髻可能是少数民族发型)。

5. 物产丰富:桄榔面(桄实)、蕉麻布(蕉丝)、大闸蟹(黄螯)、荔枝这些岭南特产被写成"像霜雪一样白""比什么都好吃",充满自豪感。

6. 社会风貌:结尾突然转到"小吏佩剑""王孙骑矮马"的官场画面,最后用"要不是怕生病,简直忘了这是边疆"的吐槽,幽默中透着对岭南生活的喜爱。

全诗就像一本有声有色的旅行手账:你能闻到槟榔茶的香气,听到鸟叫般的方言,看到姑娘们的蛇形发髻,尝到鲜甜的荔枝和肥美的螃蟹。作者用40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岭南风俗画,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广州的烟火气。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明明在抱怨"边疆瘴气重",实际却在炫耀"我们这儿好得让人不想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