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咏物诗颇有寓意,依其原韵,次第和之 其七 寒笛

夜阑霜重冷衾帏,隔院何人玉笛吹。
明月满窗惊好梦,梅花摇影动相思。
身非向秀犹垂泪,客是桓伊可煞悲。
起倚阑干望天际,行云遏止雁差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被笛声惊醒后引发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夜深霜重、被子冰冷,突然听到隔壁院子传来悠扬的笛声。"冷衾帏"三个字就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意,而"玉笛吹"又带来一丝清雅的意境,形成冷暖对比。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心理活动:月光照进窗户惊醒了美梦,看见梅花影子晃动更添思念。这里用"梅花摇影"这个具体景象,把抽象的"相思"情绪形象化了。接着用两个历史人物自比:虽然不像向秀那样有明确的哀伤理由,但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笛声就像桓伊一样悲从中来。

最后两句写诗人起身凭栏远望:天上的行云似乎停滞不动,大雁也飞得参差不齐。这里用"行云遏止""雁差池"这两个自然景象,巧妙反映了诗人内心惆怅、思绪纷乱的状态。

全诗通过"寒夜闻笛"这个生活片段,把外在的寒冷环境与内心的孤寂感受融合在一起。最妙的是所有景物描写都服务于情感表达:霜是冷的,笛声是凉的,月光是清的,梅花是孤傲的,云和雁是凌乱的——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漂泊者完整的心理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