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敉遘闵以后与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顷予窜身猺中不自以必生为谋敉因留侍伯兄时序未改避伏失据掠骑集其四维方间道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时有哀吟草遽佚落仅存绝句四首(甲午) 其四
情根悔不锄苗早,蔓草萦丝自惹愁。
至竟潘安悲白首,人间何有坠珠楼。
至竟潘安悲白首,人间何有坠珠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悔恨和悲伤,核心情感可以概括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心。
前两句用种地比喻感情:
诗人说后悔没有早点铲除感情的根苗(像除草一样),结果任由它像野草一样疯长,缠绕成丝线般的愁绪。这里用"蔓草萦丝"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纠缠难解。
后两句用两个典故加深这种悔恨:
1. 潘安是古代美男子,晚年却为白发悲伤。暗示再美好的事物终将衰败。
2. "坠珠楼"暗指绿珠坠楼的故事(石崇的爱妾绿珠为他跳楼殉情),表达人间本就没有永恒的美好。
全诗用三个层次递进:
从"该早点断绝"的后悔→到愁绪缠绕的痛苦→再到看透美好终将消逝的绝望。就像一个人经历感情创伤后,从具体事件的懊悔,逐渐上升到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诗人用种地、野草、白发这些日常可见的事物,把深刻的生死感悟说得通俗易懂。特别是"蔓草萦丝"这个比喻,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可视可感,很容易引发普通人对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