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潭石

云山隐隐草芊芊,水色迷离怪石边。
百啭黄鹂消永日,千寻白练映长天。
竹垂清露添诗砚,燕蹴飞花落舞筵。
林外不知春雨歇,正宜携酒望前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龙潭边的美景,充满生机与诗意。

首联(前两句)用朦胧的笔触勾勒环境: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野草茂盛,潭水与奇石相映,光影迷离。这里的“迷离”二字巧妙传递出光线水汽交织的梦幻感。

颔联(三四句)通过声音和色彩让画面活起来:黄鹂鸟婉转的鸣叫让人忘却时间,而瀑布如白绸悬挂,与蓝天相映成趣。“百啭”写鸟鸣的灵动,“千寻”夸张表现瀑布的壮阔,一近一远,形成立体画卷。

颈联(五六句)转向细节:竹叶上的露水滴入砚台,仿佛为写诗增添灵感;燕子掠过时踢落的花瓣飘到宴席上,像自然的点缀。这两句把“清露”“飞花”等小景写得生动有趣,暗含诗人闲适的情趣。

尾联(最后两句)突然跳出画面:原来林外春雨刚停,正是带着美酒远眺的好时机!这里“不知”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此前沉醉于眼前景,直到此刻才发现天气变化,顺势引出“携酒望川”的洒脱。

全诗亮点
1. 动静结合——鸟鸣、飞燕是动态,山石、白练是静态,画面不呆板。
2. 感官丰富——视觉(白练、青竹)、听觉(黄鹂)、触觉(清露)全方位调动感受。
3. 含蓄的情感——通篇写景,但“添诗砚”“携酒”等细节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悠然心境。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春日纪录片,既有大场景的震撼,又有特写镜头的精致,最后还悄悄告诉你:别错过雨后初晴的畅快!

吴彦夔

吴彦夔(一一一七~?),字节夫,永兴(今湖北阳新)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孝宗乾道间知武宁县。事见清同治《武宁县志》卷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