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湖上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历史往事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的感慨。下面我试着用现代语言来解读这首诗的内涵和魅力。
“当年敌骑敢穷妖,只恃重湖汹怒潮”:这两句描绘了过去某个时期,敌人敢于前来侵犯,主要是仗着湖水的天然屏障和汹涌的潮水。这里的“重湖”指的是湖水环绕的地方,“汹怒潮”形容湖水的汹涌澎湃。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当时的防御主要依靠湖水这自然的防御工事。
“谁谓山川堪设险,向来还作盗之招”:这两句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家认为依仗山川险要就能设下防御呢?结果却反而招致了盗贼的侵扰。这里诗人借用了“山川堪设险”的说法,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尽管自然地理形势险要,但并不能保证安全,反而可能给敌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里引用“盗之招”来隐喻那些入侵者,将自然地理形势的险要与实际防御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一种矛盾。
整首诗通过这种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对比,传达了一个道理:自然地理条件再优越,也不能完全依赖它们来保障安全。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安全和防御需要的不仅是自然的屏障,还要依靠更全面的策略和措施。
史尧弼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