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溪边的苔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它独特的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首句"紫葆初含故叶稀"写梅枝上刚萌发的嫩芽(紫葆)还包裹着去年稀疏的老叶,新旧交替间显出生命的延续感。第二句"孤茎独秀绿茸肥"聚焦梅树的主干——它独自挺立,但枝干上肥厚的绿色苔藓(绿茸)让它显得生机勃勃。这里用"肥"字形容苔藓,既形象又带着亲切感。
后两句转入动态描写:晴空中的云朵仿佛浸润着梅树,让盘曲的枝条(虬枝)显得柔软湿润;梅树的倒影映在溪水中,就像被碧玉般的溪水温柔环抱着。诗人用"倒写"这个巧妙的说法,把水中倒影比作大自然用溪水为梅树画的肖像。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孤独却不寂寞"的意境——虽然写的是"孤茎",但通过苔藓、晴云、溪水的陪伴,展现出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和谐。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把普通人容易忽略的苔梅细节写得充满诗意,让我们看到平凡植物身上不平凡的美。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