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暮春时节偶遇海棠花开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上片讲的是作者平时每年海棠花开时都会抽空去赏花,但今年因为身体不好,一直懒得去,结果错过了最佳花期。偶然间路过时,发现花已经凋谢了一半,但剩下的依然很美。于是赶紧叫上朋友,带着诗和酒,一起赏花畅饮。这里透露出一种"赶晚集"的庆幸——虽然来晚了,但还能看到残存的美。
下片具体描写了赏花的环境:茂密的树枝在上方遮阴,稀疏的枝条低垂环绕。大家在花下摆酒设宴,酒杯的影子映在满地花瓣上。这时作者突然感到一丝遗憾,怪自己回来得太晚。最后两句特别生动:凋落的花瓣像碎锦缎一样铺满门前小路,这个景象让人看了心碎。这里"断肠"二字用得很重,把对春光易逝的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捕捉到了生活中一个非常真实的矛盾:我们总想着"等有空了""等天气好了"再去做喜欢的事,结果往往错过最佳时机。但当我们在遗憾中偶然发现"犹好"的景致时,那种夹杂着庆幸与惋惜的复杂心情,恰恰是最珍贵的人生体验。作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把这种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感触写得既具体又深刻。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