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阻风杂诗 其一

萧萧落木动微波,自古湘中有怨歌。
一十二峰青曲曲,绿云多处见湘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上风起、落叶飘零的萧瑟画面,同时融入了湘水一带的古老传说,传递出一种哀婉深沉的愁绪。

前两句写实景:秋风扫过,枯叶纷纷落入泛起微波的湖面。诗人联想到自古以来湘水边流传的哀怨歌谣(暗指舜帝二妃泪洒斑竹的传说),为画面注入历史厚重感。后两句转向写山:远处十二峰蜿蜒青翠,在云雾缭绕处仿佛能看到湘水女神(湘娥)的身影。这里用"绿云"形容山间雾气,用"曲曲"表现山峰的连绵曲折,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

全诗妙在虚实相生——现实的秋风落叶与虚幻的湘娥传说交织,平静的湖光山色中暗涌着千年不散的哀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怨歌""湘娥"这些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怅惘之情,就像湖面微波般轻轻荡开,余韵悠长。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