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传法的深意,核心是说佛法真理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但高僧仍努力用最纯净的方式传递。
前两句"鹤树终谈理未玄,口中吐露白如莲":就像仙鹤站在神树下说法,真理本身并不神秘("未玄"),高僧讲解时吐露的字句洁白如莲花,比喻说法纯净无染。这里暗示真理本身是朴素的,只是需要用纯净的心去传递。
后两句"一花五叶亲分付,只恐众生眼著挛":借用禅宗"一花开五叶"的典故(指禅宗五大流派),说祖师亲自把佛法精髓分授众人,却担心众生被表象迷惑("眼著挛"就像眼睛抽搐看不清)。这是说即使真理被掰开揉碎讲解,人们仍可能执着于文字表面而错过真意。
全诗精髓在于:真理本身不玄奥,但语言传递时就像纯净的白莲花,需要听者用心领悟而非执着字面。诗中用"鹤树""白莲"等优美意象,把深奥的佛理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画面,最后落在对众生理解障碍的忧虑上,既有智慧又充满慈悲。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