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对人生的感慨,既有无奈,也有释然,像一杯苦中带甜的茶。
开头两句直白地表达了现实处境:年轻时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已经落空,现在只能与书本为伴。这里用"堆案图书"的画面感,让人看到主人公的书桌凌乱堆满书卷,暗示他转向精神世界的寄托。
三四句用季节变化暗喻人生阶段:黄叶飘落的秋天(暗指中年)就像燕子归巢,而记忆中绿树成荫的夏天(暗指青春)还回荡着黄莺的啼叫。这种对比特别生动,就像我们常会回忆青春的美好。
五六句更直接说出现实感受:年纪大了,当官的心思淡了,但故乡的山水依然明亮如初。这里"衰年薄"三个字很扎心,把中年人热情消退的状态写得特别真实。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转折点:虽然混在打渔砍柴的普通人中间,但带着好酒与朋友对饮,反而找到了当隐士的快乐。这种"假装平凡人"的幽默感,透露出主人公终于看开的豁达。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美化失意,而是诚实地说出抱负落空的遗憾,又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新的乐趣。就像现代人常说"躺平",其实是在调整心态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黄云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应龙,号丹岩。家贫好学,文宗苏东坡,书法师黄山谷。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致仕卒,年七十二。有《丹岩集》,中多与沈周、文徵明等往来题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