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云起楼落成同诸公赋

几年不作九龙游,扶病行来解宿愁。
经过古藤依旧在,忽看新雨半空浮。
雕栏曲槛临霄汉,华栋珠帘俯涧流。
坐憩意在泉共彻,登临身与境俱幽。
大湖月满南窗入,叠嶂云深北牖留。
冉冉平畴来雾霭,阴阴廿里布松楸。
上方禅寂疏钟度,下界人喧细管稠。
水带玉虹晴亦雨,山飞翠浪夏疑秋。
宾朋不数三贤笔,意气应依百尺楼。
曾见灵台成不日,共闻花县治难侔。
未因喜雨追坡老,自布淳风比太邱。
欲识凭高无近远,延陵处处有歌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们在惠山新建成的云起楼聚会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闲适愉悦的心情。

开头四句写诗人多年未游九龙山,这次带病前来散心解愁。他看到古老的藤蔓依然生机勃勃,突然遇到一场新雨,雨雾在半空中飘浮,景色清新动人。

接下来八句细致描写云起楼的壮观和周围的美景:雕花的栏杆和弯曲的走廊高耸入云,华丽的梁柱和珠帘俯瞰着山涧溪流。诗人在这里休息,心灵像泉水一样清澈;登高望远,身心都沉浸在幽静的环境中。从南窗可以看到太湖的满月,北窗则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层层山峦。平坦的田野上缓缓升起薄雾,连绵二十里的松树和楸树郁郁葱葱。

随后六句写声音与光影的奇妙:远处寺庙传来稀疏的钟声,山下人间传来热闹的管乐声。阳光下的溪水像彩虹般绚丽,晴天也像在下雨;青山起伏如翠绿的波浪,夏天却让人感觉像秋天般凉爽。

最后六句写聚会的情怀:虽然来的朋友比不上古代"三贤"那样有名,但大家的豪情壮志足以配得上这百尺高楼。诗人说不需要像苏轼那样专门写"喜雨"的名篇,也不必像古代贤人陈寔那样刻意传播美德,因为站在这里高处远望,延陵(可能指当地)处处都能听到欢乐的歌声,说明这里本就是民风淳朴、百姓安乐的好地方。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轻松愉悦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登高赏景的闲适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云起楼的壮丽和周围山水的秀美。

0